液晶按分子分类有那5种
1、根据液晶分子几何形状分类:
可以分为棒状分子,碟状分子,条状分子等,此外还有碗状分子,燕尾状分子等。
2、按液晶分子大小分类:
可以分为小分子液晶(分子量较小,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高分子液晶(分子量较大,主要用于高强度材料)。
3、按液晶态形成的方式分类:
可以分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两性液晶。
热致液晶:这种液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存在,在化合物熔点以上的温度下稳定存在的热致液晶称为互变液晶;在某些情况下,液晶态只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稳定存在,并且只能随着温度的降低才能得到液晶态,这种类型的热致液晶称为单变液晶。
溶致液晶:这种液晶是由极性(双亲)化合物和某些溶剂(如水)的作用而形成的,它们存在于一定的区域内(regions),并随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两性液晶: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溶致和热致液晶,如某些长链脂肪酸的碱金属盐类。
扩展资料
液晶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环节:液晶中间体制备、液晶单体合成及提纯、混合液晶配制。液晶中间体主要用于液晶单体的合成,液晶单体主要用于配制混合液晶,混合液晶才能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间歇性、多步骤等特点。
液晶混配技术是获得混合液晶的关键技术。调配优质的混合液晶必须满足液晶显示器件的各种性能参数的要求,适应液晶显示器件工艺要求,调配过程中必须积累每种液晶化合物的物理性能数据,掌握器件性能与液晶物理性能的关系。
由于液晶面板对快速响应、工作温度范围、显示视角、稳定性等显示性能的高标准,且下游液晶面板厂商对液晶材料的认证往往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因此液晶材料厂商要做出性能优良的液晶产品难度很大,同时企业间存在比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液晶
液晶分为那几种类型
当液态晶体刚被发现时,因为其种类很多,所以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对液晶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果依据分子排列的有序性来分,液晶一般分成以下四类。
1.层状(Sematic)液晶
层状液晶的结构是由液晶棒状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层一层的结构,其每一层的分子的长轴方向相互平行,且此长轴的方向对于每一层平面垂直或有一倾斜角。由于其结构非常近似于晶体,所以又称作近晶相。
2.线状(Nematic)液晶
线状液晶是TFT液晶显示器、TFT液晶彩电常用的TN型液晶,这种液晶看起来像丝线一样,因此而得名。线状液晶分子在空间上呈现一维的规则性排列,所有线状液晶分子长轴会选择某一特定方向(也就是指向矢)作为主轴,并相互平行排列,而且不像层状液晶一样具有分层结构。与层状液晶比较,其排列比较无秩序。另外,其黏度较小,所以较易流动(它的流动性主要来自分子长轴方向较易出现的自由运动)。
3.胆固醇(Cholesteric)液晶
胆固醇液晶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类液晶大部分是由胆固醇的衍生物所生成的,但有些没有胆固醇结构的液晶也会具有此液晶相。如果把胆固醇液晶一层一层分开来看,它很像线状液晶,但是,它们的指向矢会逐层不同而像螺旋状一样分布。
4.碟状(Disk)液晶
碟状液晶也称为柱状液晶,以单个液晶来说,它呈碟状,但是其排列起来则呈柱状。
液晶显示器有哪些分类
一、 TN+Film视角扩展膜(软屏)这种技术依然基于传统的TN模式液晶,只是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一道贴膜工艺。TN+Film广角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低廉,技术准入门槛低,应用广泛。总的来说,TN面板是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的产品,价格便宜,输出灰阶级数较少,液晶分子偏转速度快,致使其响应时间容易提高,使其响应时间能满足游戏要求是它的优势所在,可视角度不理想和色彩表现不真实是其明显的劣势。因此现在市场中所出售的采用TN面板的液晶显示器普遍采用改良型的TN+FILM(补偿膜)用于弥补TN面板可视角度方面的不足,同时色彩抖动技术的使用也使得原本只能显示26万色的TN面板获得了16.2M的显示能力。
二、IPS(In Plane Switching平面控制模式)广视角技术(硬屏)的最大卖点就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个面上,而不象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所以IPS应用在LCD TV上会需要更多的背光灯。它所还原的黑色要比PVA稍差,因此需要依靠光学膜的补偿来实现更好的黑色;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在斜45度角上观察的话会看到有类似TN模式那样的灰阶逆转现象,可以作为判别IPS的标志。IPS也有响应时间较慢和对比度较难提高的缺点。(S-IPS、AS-IPS是IPS技术的改良型)
三、VA类面板是现在高端液晶应用较多的面板类型,16.7M色彩数和大的可视角度是该类面板定位高端的资本,同时VA类又可分为MVA面板和PVA面板。
1、 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软屏)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其液晶分子长轴在未加电时不像TN模式那样平行于屏幕,而是垂直于屏幕,并且每个像素都是由多个这种垂直取向的液晶分子组成。
2、 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构型)广视角技术(软屏),PVA广视角技术同样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实际上它跟MVA极其相似,可以说是MVA的一种变形。PVA采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起物,透明电极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口率,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的浪费。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液晶面板出现“亮点”的可能性,在液晶电视时代的地位就相当于显象管电视时代的“珑管”。三星主推的PVA模式广视角技术,由于其强大的产能和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被日美厂商广泛采用。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液晶电视中。(S-PVA是PVA技术的改良型)
四、 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广视角技术(软屏),CPA模式广视角技术严格来说也属于VA阵营的一员。各液晶分子朝着中心电极呈放射的焰火状排列。由于像素电极上的电场是连续变化的,所以这种广视角模式被称为“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而CPA则由“液晶之父”夏普主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夏普一向所宣传的ASV其实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广视角技术,它把所采用过TN+Film、VA、CPA广视角技术的产品统称为ASV。其实只有CPA模式才是夏普自己创导的广视角技术,该模式的产品与MVA和PVA基本相当。也就是说,夏普品牌的LCD电视未必就是采用夏普自己生产的CPA模式液晶面板,它有可能采用台湾厂家的VA模式面板或者其他厂家的液晶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