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粥被称为状元及第粥,这种粥是怎么来的
这个粥是因为一个人的善心和被帮助的人不忘恩负义得来的。这要从一个名为伦文叙的人说起,这个伦文叙是明朝明宪宗时期的人,高中状元。但是他自幼家贫,虽然自身有着极高的才气,但是家里供不起他读书,他也只能辍学在家,帮助父母种菜、卖菜补贴家用,当时这个伦文叙不过七岁。
因为伦文叙是广东人,而广东那个地方多粥铺,人们喜欢在粥里加入不同的食材,做出各种各样的粥。就这样,有一家卖粥的店家怜悯他年幼,看他常常因为卖菜而吃不到午饭,于是就让伦文叙每天往他店里送一担菜,然后将店里卖剩下的猪肝、猪粉肠、肉丸等猪下水,加入葱姜等调味料和粥一起滚熟给他吃。就这样,一供就是几年。
在老板店里吃粥的时候,伦文叙偶然遇到了当时的两广总督。机缘巧合下,两广总督发现伦文叙的才华,颇为惊艳,于是开始资助伦文叙读书。走上了读书一途的伦文叙倒是没有再去粥铺吃粥了,但是,一心向学的伦文叙,很快在会试中夺得头筹,并在殿试中一举得到了状元的头衔。
中了状元的伦文叙,来到了当初吃粥的粥铺。虽然那么多年过去了,但是粥铺依旧还是老样子,也还是那个店老板。伦文叙要求老板再做一次当初的粥,喝完之后,不由得发出感慨。伦文叙认为,如果不是当初老板善心赊粥,他也不会遇到两广总督,更不会中状元。于是伦文叙给这个粥起名为“状元及第粥”,加上伦文叙的名头,这个粥瞬间火遍了广东、港澳台等地。
状元及第粥的历史起源
相传在明朝,广州西关有一个叫伦文叙的小男孩,从小喜欢吟诗作对,由于家境贫寒,从小便出来卖菜。
有一天,他挑着一担菜路过丛桂路一间粥铺时,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但又没钱买。店主认出他是诗童伦文叙,便让他每天把菜挑到店里,帮他买一部分,并且每天给他一碗粥喝。
自从以后,伦文叙天天都吃到不同的粥,几年后,伦文叙高中状元,他不忘当年店主的恩情,回乡省亲第二天便去看老店主,并请老店主煮一碗粥。老店主命人煮了一碗肉丸、粉肠、猪肝齐下的粥,献给伦状元。伦文叙便给此粥取名“状元及第粥”。
关于状元及第粥还有这样一则故事,话说清代末期,广州有个肉贩上街叫卖,天天经过一间私塾,塾师是他的老主顾。肉贩是个文盲,但为了方便记账,请塾师教他认识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
有一年的科考开场,便有人怂恿肉贩去应试,肉贩信以为真,真的去参加科考,第一次由于主考是当年的塾师,塾师有意让肉贩空欢喜一场,便自己帮肉贩写了一篇,结果肉贩高中。后来塾师担心肉贩再来参考,便交代同僚要是有人的试卷上写着猪肉、猪肝、猪粉肠的,应该把卷子取消,岂料同僚会错意,还是让肉贩过了。这样肉贩就再一次高中。等到京试的时候,由于肉贩捡到王府的灯笼,并且挂在考场上,主考认出灯笼是王府之物,以为事出有故,便代替肉贩写了一篇,就这样,肉贩在京试中再一次高中。
状元及弟粥的典故由来
状元及弟粥的典故由来:
据民间传说,伦文叙幼时家贫,不得不以种菜卖菜维持生计。一家粥店的老板怜其年幼,惜其才,于是每天从伦文叙处买一担菜,并要他送到粥铺。在伦文叙送菜到粥铺时,老板就会把用剩的材料生滚白粥,再放些姜葱等免费请他吃。几年中,伦文叙每日在粥铺吃粥,对老板十分感激。后来,伦文叙得中状元,在衣锦还乡之时特地前往感谢老板。由于此粥无名,故老板请伦文叙命名,伦氏为此粥取名为“状元及第粥”,并亲笔为粥铺写下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