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族服饰特点是什么
1、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
2、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3、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而且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
二、蒙古族的服饰特点有哪些
蒙古族的服饰特点:1、长袍身端肥大,袖长,颜色多,且亮丽2、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3、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4、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服饰。如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乌珠穆沁、苏尼特、察哈尔、鄂尔多斯、乌拉特、土尔邑特、和硕特等数十种服饰。他们为大体风格一致,各具特色。基本形制为长袍、下摆两侧或中间开衩,袖端呈马蹄袖。已婚妇女袍服外面还配有长、短不同款式的坎肩。
蒙古各部落服饰中区别最大的是妇女头饰。如巴尔虎部落蒙古族妇女头饰为盘羊角式,科尔沁部落蒙古族妇女头饰为簪钗组合式,和硕特部落蒙古族头饰为简单朴素的双珠发套式,鄂尔多斯蒙古部落妇女头饰最突出的特点是两侧的大发棒和穿有玛瑙、翡翠等粒宝石珠的链坠,使鄂尔多斯头饰成为蒙古各部中的佼佼者。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则戴翻檐尖顶帽。用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三、蒙古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1、历史悠久。据考证,远在旧石器时代,蒙古族祖先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据史书记载,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
2、颜色鲜艳。蒙古族人民偏爱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首先是鲜艳的颜色,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其次是光亮的颜色,比如白色、天蓝色,都是蒙古族大草原的颜色,使人感到纯净、明快。
3、适合运动。蒙古族又称为马上的民族,整天在草原上放牧,活动量很大,所以蒙古族服饰非常适合活动,基本形制为长袍、下摆两侧或中间开衩,袖端呈马蹄袖。
蒙古的起源据记载,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战。
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后人也有称其为“蒙兀戈喇”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
《绎史》《帝系谱》记载:三皇之首包羲后裔包豕韦封蒙国,嫡嗣世袭称蒙国豕韦,商王武丁五十年北逐豕韦入北狄为东胡。《夏史初曙》《东北民族史略》载蒙国豕韦北迁为蒙兀(鲁斯)室韦始见于《唐书》。屠寄《蒙兀儿史记》开宗明义将室韦作为蒙古的族源。王国维、林干等肯定或支持蒙古室韦说。张久和进行了系统论证,蒙古室韦说成了学术界较流行的一家之说。
蒙古族服饰的特点总结和蒙古族的3个著名的故事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