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豆腐制作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新鲜豆腐变成冻豆腐是什么物态变化)

请问冻豆腐的制作过程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冻豆腐的制作过程经历了凝固的物态变化。

凝固的现象主要是豆腐中的水由液体变为了固体。

要判断冻豆腐小孔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楚冻豆腐小孔的形成过程。当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当冻豆腐解冻时,冻结的冰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在上述过程中形成了冻豆腐的小孔。

其中冻豆腐的小孔是豆腐中的水遇冷结冰,而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因此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凝固和熔化。

扩展资料

冻豆腐的介绍及其特点

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由新鲜豆腐冷冻而成,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也很鲜美。用冻豆腐可以制作很多美食。将水豆腐冷冻,即为冻豆腐。解冻并脱水干燥的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含水量不到1%,易于保存。

特点是新鲜豆腐经过冷冻,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其形态呈蜂窝状,颜色变灰,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破坏较少。冻豆腐具有孔隙多、营养丰富、热量少等特点,不会造成明显的饥饿感,是肥胖者减肥的理想食品。但消瘦者不宜常吃冻豆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冻豆腐

冻豆腐是怎么制作的

做冻豆腐

我们可以利用物态变化来加工食物,丰富食品,改善生活。请做下面的实验

器材:碗,嫩豆腐。

许多家庭在寒冬爱吃冻豆腐。把新鲜的嫩豆腐放在碗里,用篮子挂在室外过夜,第二天清晨豆腐就冻好了。吃时将其加热熔化,见豆腐中有许许多多如菜籽大小的空腔,如同海绵一般,配料烹之别有风味。冻豆腐中点点空腔从何而来?这都是豆腐中的水在冻结时凝聚在一起体积膨胀的结果。请你实践一下。

大家知道冰的密度是0.9×103kg/m3,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因此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冬天盛有水的花瓶,水管和水表常会自行冻裂,都是这个缘故。自然界中岩石风化的原因之一也与此有关。在岩石的细缝中,平时都会有水浸入,当水遇冷冻结时体积骤然膨胀,岩石裂纹便被撑大,日暖冰融,年复一年,终究使岩石崩解了,所以俗话有“天冻地裂”之说。地表土壤的形成有它的一份功劳,但秋霜春雪使不少农作物(尤其是一些蔬菜)冻坏,又是它的过失了。

家用电冰箱,有冷冻室与冷藏室,冷冻室温度低,都在0℃以下,最低达零下二十多度;冷藏室温度高一点,在0℃到10℃之间。贮存食物时,人们总把含水量不多的鱼虾肉类放在冷冻室里,而把含水量大的蔬菜、瓜果放在冷藏室中,为什么呢?你现在该明白

新鲜豆腐经冷冻后,其内部组织结构成分发生了变化,使其形态呈蜂窝状。但是,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破坏较少。经研究证明,经常食冻豆腐,有促进胃肠道及全身组织脂肪吸收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2》冻豆腐的制法

作为凝固剂使用盐化钙,加入凝固剂时要充分进行搅拌,压制成形,此时需要用较大的压力,制成硬实的豆腐。随后切成一定体积的块垂直码放,置于冷冻室内,在-1℃至-2℃的温度中放置约3周时间。将一期间称为寄放,也称为成熟。成熟工序结束后,用水将冰溶化,豆腐呈淡黄色的海绵状,易于脱水。用压榨方法将水分去掉,使用烘干机要小心地进行干燥,水分在17%-18%程度的时候,从烘干机内取出,然后进行自然干燥。不进行成熟的豆腐,其海绵状不会充分形成,另外由于烘干,会造成形体的收缩和引起角质变化。

3》五花肉烧冻豆腐(图)

材料:

蛋冻豆腐1包、五花肉300克、笋120克、葱2根、姜1小块、辣椒1根、蒜头6粒、酱油3大匙、米酒1大匙、糖1大匙、胡椒粉少许、高汤1杯。

适宜食用者:

1、习惯吃冰喝冷而双唇泡肿者。

2、常觉胃寒、冬天易胃痉挛疼痛者。

3、个性退缩又容易紧张、盗汗者。

健康小语:

烧冻豆腐既无炸式料理的火躁,亦不似凉拌料理的清凉,因此对於胃热又好食寒凉者,最能发挥调节虚实的效果。而以辣椒、蒜、姜等辛香料爆香,再搭配含有油脂、蛋白质的五花肉,有祛寒暖胃、保护肠胃的良好效果;在大量喝酒时,佐食此菜,除可避免肠胃受到刺激外,并有益酒精排出体外。

做法:

1、五花肉切块;辣椒切段;笋切小块;葱切寸段备用。

2、锅烧热先入辣椒、蒜、姜爆香、续入五花肉炒至焦黄。

3、最后加入酱油3大匙、米酒1大匙、糖1大匙、胡椒粉少许与蛋冻豆腐1包、五花肉300克、笋120克、葱2根、姜1小块、辣椒1根、蒜头6粒再稍加拌炒后,加入高汤,以小火煮40分钟至汤汁收干即可。

4》酸菜冻豆腐

[原料]

冻豆腐200克、海米30克酸、菜150克、食盐适量、粉丝50克、香油适量、香油10克、香菜10克

[制法]

1、将冻豆腐用温水泡开,洗净,挤净水分,切成块。

2、酸菜洗净切成横丝。香菜洗净切成1.5厘米的段。海米用温水泡开。

3、将锅中的水烧开,放入粉丝,待粉丝煮到八成熟时,放入冻豆腐块、酸菜丝,待煮熟后,放入香菜段,淋入香油,放进食盐、味精搅匀,盛进汤盆中即可

5》冻豆腐烩蘑菇

[原料]

冻豆腐200克、酱油3克、蘑菇50克、葱末5克、茭白50克、姜末5克、食盐适量、植物油30克、味精适量、湿淀粉少许

[制法]

1、将冻豆腐用冷水泡开,洗净,挤出水分,切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

2、蘑菇用热水泡开,洗净切成丝,茭白洗净切成丝。

3、炒锅上火,倒入植物油,油热放入葱、姜末,烹入酱油,放入温水、冻豆腐、香菇丝、茭白丝,放入食盐、味精入味,用湿淀粉勾芡即成。

6》冻豆腐火锅

原料准备:

冻豆腐1500克,瘦猪肉200克,净冬笋50克,水发香菇50克,冬苋菜500克,芽白叶300克,大蒜50克。

调料选用:

猪油100克,酱油10克,精盐3克,味精2克,胡椒粉适量,高汤1000克。

制作过程:

1、将冻豆腐用水泡至解冻,捞出,沥干水分,切成4厘米长、3厘米宽、1厘米厚的片;猪肉冬笋均切成薄片;香菇去蒂,大的切开;大蒜切片;冻苋菜择洗干净;芽白掰成块,洗净;以上各料分别用盘装上。

2、将冻豆腐、猪肉片、冬笋和香菇放入火锅内,加入高汤、精盐、味精、酱油和猪油,盖好。

3、食用前10分钟,点燃火锅,烧开,接盖,加入大蒜、胡椒粉,然后盖好上桌,随上芽白和冬苋菜即成。

成品特点:火锅内汤滚烫,冬天食用顿觉暖热,菜味鲜香可口。

冻豆腐的物态变化

冻豆腐的物态变化如下:

新鲜的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水分会凝固成很多小冰晶;第二天取出在常温下,小冰晶又会熔化为水。

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由新鲜豆腐冷冻而成,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也很鲜美。用冻豆腐可以制作很多美食。将水豆腐冷冻,即为冻豆腐。解冻并脱水干燥的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含水量不到1%,易于保存。

冻豆腐是北方人的发明,就是把豆腐冷冻以后再食用。冷冻后的豆腐发生了物理变化(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

我们知道,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

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使豆腐变得像泡沫塑料一样)。这样的豆腐吃上去的口感很有层次。冻豆腐放在荤汤里煮是非常好吃的,因为冻豆腐里的蜂窝组织吸收了汤汁。

冻豆腐适合做火锅或者油炸后熘冻豆腐。平时想吃到也不是什么难事,放进冰箱就可以,大概等个一天冻豆腐就出现了。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凡是豆制品或多或少都有些涩味,煮前用开水汆一下基本就可以解决涩味了。

冻豆腐经历了什么物态变化 冻豆腐的物态变化介绍

1、冻豆腐的制作过程经历了凝固的物态变化。

2、凝固的现象主要是豆腐中的水由液体变为了固体。

3、要判断冻豆腐小孔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楚冻豆腐小孔的形成过程。当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当冻豆腐解冻时,冻结的冰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在上述过程中形成了冻豆腐的小孔。

4、其中冻豆腐的小孔是豆腐中的水遇冷结冰,而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因此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凝固和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