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名字的来源(伊斯坦布尔机场名字)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伊斯坦布尔名字的来源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伊斯坦布尔名字的来源以及伊斯坦布尔机场名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伊斯坦布尔 原名叫什么 是历史上那些国家的首都

1、原名拜占庭。伊斯坦布尔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奥斯曼帝国与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首都。

2、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起初称为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的名字而著称——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译康斯坦丁堡)。

3、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

4、伊斯坦布尔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土耳其西北部的马尔马拉大区,总面积5,343平方千米(2,063平方英里),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之滨,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伊斯坦布尔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真正意义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5、伊斯坦布尔全市面积5343平方公里。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

6、伊斯坦布尔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习惯上称为伊斯坦布尔。直到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后,迁都安卡拉。

7、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

8、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有纺织、食品、陶瓷、玻璃、机械、汽车制造、船舶修造等工业。也是重要渔港。有苏莱曼清真寺等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座文化古城,拥有伊斯坦布尔大学、土耳其海峡大学等34所大学和高等学府。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城市)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简介

1、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

2、伊斯坦布尔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

3、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习惯上称为伊斯坦布尔。直到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后,迁都安卡拉。

4、于伊斯坦布尔现址定居的第一批人相信是红铜时代的人,定居于伊斯坦布尔安那托利亚方向的土丘,当地发现的器具可追溯至前5500-3500年。

5、邻近的卡迪凯尔(或称卡尔西顿)发现了腓尼基人的港口定居地遗址。早于前667年在墨伽拉国王拜占率领下他在海峡欧洲方向的拜占庭城地区殖民之前,卡尔西顿的摩达角是希腊人城邦麦格拉在前685年第一个选择殖民的地点。

6、拜占庭建城之前是一个古旧的港口城镇“力高斯”,由色雷斯人部落在前13至11世纪建立,邻近的是“西美斯策拉”,是老普林尼曾在他历史著作中记述过的一个城镇。

7、伊斯坦布尔现时只有数座属于力高斯时期的城墙和建筑存在,邻近萨拉基里奥角(土耳其语: Sarayburnu),现时著名的托普卡帕宫位处的地方。在拜占庭城的时代,其卫城正位于现时托普卡帕宫位处的地方。

8、拜占庭在奈哲尔与塞维鲁的战争中支持奈哲尔,使拜占庭于196年被罗马帝国军围困,受到极严重的破坏。

9、后来成为皇帝的罗马皇帝塞维鲁重建拜占庭,拜占庭很快重新恢复繁荣,以他儿子的名字一时改称为 Augusta Antonina。

10、君士坦丁大帝324年凭梦中先知的指示让拜占庭城成为帝国新首都的理想选址。

11、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9月18日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卓里波里斯战役终于击败了剩下与他共治的最后一位罗马皇帝李锡尼乌斯,结束了四位皇帝争斗的时代。

12、终于结束了名存实亡的四帝共治体制,而且当时拜占庭城附近的尼科米底亚(今伊斯坦布尔以东100公里的伊兹密特)亦是较高级的罗马首府城市。

13、六年后的330年,拜占庭(当时更名为新罗马,后来亦称君士坦丁波利斯,意指君士坦丁的城市)被正式宣布成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

14、395年狄奥多西一世逝世后其两个儿子瓜分了罗马帝国,其中君士坦丁堡成为了东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作为王朝的首都,而且位于欧亚两陆的中心,君士坦丁堡的独特位置令它成为各国间的商业、文化与外交中心。

15、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发起而夺取耶路撒冷,但十字军却转而攻占君士坦丁堡,该市被洗劫和亵渎。该市随后成为拉丁帝国的首都,十字军希望以这个国家代替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16、拜占庭帝国分裂成为数个国家,当中的尼西亚帝国在米哈伊尔八世率领下于1261年重夺君士坦丁堡。

17、拜占庭帝国是希腊文化的传承,并成为了东正教的中心。很多宏伟的教堂得到重修,包括圣索非亚大教堂,曾是世上最大的教堂。

18、东正教的精神领袖,君士坦丁堡牧首的首座现时仍然在伊斯坦布尔法纳尔区的圣乔治大教堂内。

19、在几个世纪的衰落之后,君士坦丁堡被更多新兴而强大的帝国包围,最明显的是奥斯曼土耳其人。

20、1453年5月29日,“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53日的围城之后进入了君士坦丁堡,该市很快就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

21、拜占庭帝国最后的数十年,君士坦丁堡因与外间隔绝及日益严重的经济破产而衰落,它的人口骤减至三至四万人,市内大片地区无人居住。

22、因此苏丹穆罕默德的首要工作是要复原该市的经济,建立了大型的有盖市集和邀请逃难了的东正教居民回城居住。俘虏亦被释放,在城中定居。

23、同时,鲁米利亚和安那托利亚地区的行政首长被下令要运送四千个家庭入城居住,当中包括穆斯林、基督徒或犹太人,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多种族社会。

24、苏丹亦与建了很多各方面的建筑瑰宝,包括托卡比皇宫和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宗教遗址亦赋予地方以兴建大型的皇家清真寺,并毗邻学校、医院和公众浴场。

25、苏莱曼一世的统治是艺术和建筑学的一次大型成就。著名的建筑师西兰设计了很多君士坦丁堡的清真寺和其他大型的建筑,同时陶艺与书法艺术亦兴旺起来。

26、该市于1890年代开始现代化,兴建了大桥、完善的供水系统、铺设电灯和引入了有轨电车与电话。

27、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首都由君士坦丁堡迁往安卡拉。在共和国早年,君士坦丁堡被以为会成为共和国新的首都。

28、土耳其政府为使地名更符合土耳其语的习惯,在1930年正式将城市名命为“伊斯坦布尔”。1950年代伊斯坦布尔的建筑经历了很大的改变,全市有很多新的道路和工厂建成。

29、有时有些历史建筑被拆卸以兴建现代宽阔的林荫大道、大街和公众广场。该市一度数目众多和繁盛的希腊社群,当中剩余的希腊原居民,在1955年伊斯坦布尔大屠杀后,有很多离开回到了希腊。

30、1970年年代伊斯坦布尔人口开始急速上升,从安那托利亚来的人都涌入伊斯坦布尔找工作。很多新的工厂在市郊建成。

31、这一阵子的人口增长导致住宅群的急速增长。很多偏僻的村落被并入城市版图。

32、今日,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是现代土耳其的金融、文化和经济中心。

3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以前叫什么

伊斯坦布尔以前也称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康斯坦丁堡、新罗马。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起初称为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的名字而著称——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译康斯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

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经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见《克拉维约东使记》商务印书馆汉译本)。

但西方国家认为奥斯曼帝国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坚持称此地为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初建时为首都(独立战争期间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才成为国际上的正式名称。现在市区已扩大到金角湾以北,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也划入市区,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内陆及东部地区温带大陆型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酷寒。

伊斯坦布尔市分成三个区:位于欧洲的旧城区和贝伊奥卢商业区,以及位于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风光秀丽、古迹繁多、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使伊斯坦布尔成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欧亚两大洲共有的一颗明珠。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位于土耳其西北部马尔马拉地区,而位于黑海(Kara Deniz)和马尔马拉海(Marmara)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İstanbul Boğazı)及金角湾(Hali)横贯其中。

OK,关于伊斯坦布尔名字的来源和伊斯坦布尔机场名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