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榫卯工艺(鲁班七十二秘术)

鲁班72种榫卯结构

1.什么是鲁班72种榫卯结构

鲁班72种榫卯结构,简称72式,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传统工艺技术。其技艺精湛,历代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木构建筑技术之巅。这种结构在使用上,可以实现木头拼接成重心平衡的结构,而且结构稳定牢固,它的出现大大推进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发展。

2.鲁班的由来

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工匠人,据传他在春秋时期,为齐国君主打造了一件用72种榫卯结构拼接起来的精美木匣,并且将自己所有的工艺技巧都运用在这件匣子上。从此,人们称这种结构为鲁班72种榫卯结构,而鲁班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木工的代名词。

3.鲁班72种榫卯结构的特点

鲁班72种榫卯结构的特点是各种木构件都经过精密的测算和设计,可以实现精确的拼接。每种榫卯都有其应用的特定场合,能够适应各种弯曲、拐角和尺寸的构造,并且在拼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钉子、螺丝等金属连接件,完全依靠各种木构件的形状和结构互相咬合,形成坚固的整体结构。因此,鲁班72种榫卯结构具有坚固、耐久、美观、经济的特点。

4.鲁班72种榫卯结构的应用领域

鲁班72种榫卯结构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中国大门、宫殿、祠堂、桥梁,到现代的住宅、商业建筑、景观园林、桥梁等,都可以看到这种结构之影。由于其设计性能灵活,木头之间的拼接方式多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因此,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5.鲁班72种榫卯结构的发展史

鲁班72种榫卯结构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商代。相传鲁班发明了这种结构之后,发现研究和应用榫卯已经深入人心,被一众传统木工继续传承下去。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这种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完善,而且融入了现代科技,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智慧,成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灿烂文化瑰宝。

6.鲁班72种榫卯结构的文化价值

鲁班72种榫卯结构作为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彰显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创新不止的文化特点。因此,它在中国建筑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鲁班都发明了哪些东西

1、锯子

传说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

2、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

3、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传为鲁班之母亲发明。班母通常离地面约一寸。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

4、石磨

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这就是所说的磨。

5、伞

鲁班的妻子传说中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据说伞是她发明的。传说鲁班妻子云氏因为怜惜鲁班在风雨烈日下工作,见亭子可避雨遮阴,于是想出一个活动亭子让鲁班带在身边,乃造伞子。

鲁班人物生平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鲁班

鲁班工艺榫卯结构

鲁班工艺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为我国古代建筑首创,凸出为榫,凹入为卯。

步骤1:画榫卯

先用手刨处理好两根方木料,把用于制作榫头的工件垂直放置在榫槽工件上,再用铅笔画出榫槽的长度和榫头的榫肩线(工件宽度)。根据本工件的宽度,可选用了16mm的手工。

步骤2:凿榫槽

用直角尺置于榫槽画线上,再用画线刀(小刀),加深榫槽画线。一般来说,根据工件的宽度,选择好手工凿后画制相应的榫槽宽度。榫槽画好后,初学者可以用画线刀,加深榫槽线,这样下凿时,能简单准确地对准榫槽线。

刚开始下凿时,把凿的斜边对内,凿刃对准(垂直于工件)榫槽线,再用锤子敲击凿后端,一点一点地凿除榫槽间的废木料。如果是凿闷榫,则可以在凿子上标出闷榫的榫槽深度线,因为这里是凿透榫,所以凿到一半深度,再凿另外一端即可。

步骤3:做榫头

先把工件平放在木工桌上,用画线刀沿榫肩线加深,再用手凿凿除榫肩位置(浅浅地)。然后把手锯的锯齿放在榫肩线上,锯条紧靠于拇指上,来回推动手锯即可。

步骤4:试榫卯

试装榫卯的咬合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一方面通过试装后,再修整榫卯大小,直至咬合的“天衣无缝”。另外一方面,通过试装调整,能更加直观地理解榫与卯的关系,以及制作心得。比如这里在做榫槽的时候是严格按画线操作的,锯榫头的时候是留线的。因此,做好的初呸是榫头略大于榫槽,再通过这样的细节微调,才能确保榫卯的咬合度。